2025-04-23 14:19:59
潜山市不仅是天柱山下的山水胜地,更是一座非遗文化的宝库。桑皮纸、孔雀东南飞传说、潜山弹腔、王河舒席、痘姆陶器、黄梅戏……每一项特色文化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匠人智慧。让我们走进潜山,细细品味这些文化瑰宝的魅力。
潜山桑皮纸制作技艺源于唐代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它以桑树皮为原料,经过浸泡、蒸煮、捶打、捞纸、晾晒等30多道工序,制成质地柔韧、防虫耐腐的纸张。古代曾作为奏折和书画用纸,被誉为“纸中丝绸”。如今,这项技艺仍被完整保留,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(图源网络)
《孔雀东南飞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,讲述了东汉时期庐江郡(今潜山一带)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故事。潜山至今保留着与传说相关的地名和遗迹,如焦家庄、刘家山、孔雀台等。这一传说不仅是爱情的象征,更成为潜山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。
孔雀东南飞雕像(图源网络)
潜山弹腔是安徽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,被誉为“京剧的母体艺术”。其唱腔高亢激越,伴奏以弹拨乐器为主,风格古朴豪放。清代徽班进京时,弹腔对京剧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如今,潜山仍有民间戏班传唱这一艺术瑰宝,让百年戏韵得以延续。
潜山弹腔(图源网络)
王河舒席是潜山传统竹编工艺的代表,选用当地优质水竹,经过破篾、蒸煮、晾晒、编织等工序,制成细密光滑、清凉透气的竹席。其技艺精湛,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,如今仍是夏日纳凉的佳品,并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王河舒席工艺(图源网络)
痘姆陶器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,采用龙窑柴烧古法,以当地特有的陶土为原料,烧制出的陶器古朴厚重,具有透气不渗水的特点。从生活器皿到艺术陶塑,痘姆陶器既实用又充满艺术美感,被誉为“活着的史前制陶工艺”。
痘姆陶器烧制技艺(图源网络)
作为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潜山的戏曲文化底蕴深厚。黄梅戏唱腔优美,表演质朴,经典剧目如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等广受欢迎。在潜山,黄梅戏不仅是舞台艺术,更是百姓日常娱乐的一部分,田间地头、节庆庙会,处处可闻黄梅调。
黄梅戏(图源网络)
文旅体验推荐
非遗工坊体验:在桑皮纸作坊尝试古法造纸,在痘姆陶艺村亲手拉坯制陶。
戏曲观赏:前往天柱山黄梅戏剧场,或探访民间弹腔戏班,感受原生态戏曲魅力。
传说寻踪:探访孔雀东南飞文化园,漫步焦刘故里,聆听千年爱情故事。
手工艺探秘:参观王河舒席编织坊,了解竹编技艺的精细流程。
潜山的文化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活着的传统。来这里,触摸千年匠心,聆听古老传说,感受最地道的皖风徽韵!